2021浙江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:巧辩主旨题中的条件句
之前告诉大家要关注主旨题中的条件句,若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+对策,而对策是以条件句的形式提出,因此对于含有条件句,并且条件句是在提对策的题目,我们可以这样辨别重点:若这样做,能够带来好处——应该做(对策);若不这样做,会带来问题——应该做(对策)。但是所有条件句所在的句子都是主旨吗?何时不是重点呢?今天中公教育就接着教大家巧辩主旨题中的条件句。
【例】工业革命开始以后,化石燃料(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)的燃烧量越来越大,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。同时,雷击、虫害、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、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。所以,要控制全球变暖,必须改变能源结构,大力植树造林。有科学家指出,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,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。
这段文字意在:
A.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
B.强调核能在防止温室效应加剧中的关键作用
C.阐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巨大危害
D.呼吁人们改变能源结构并大力植树造林
【中公解析】答案:D。文段通过“同时”表示并列,列举了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增加,强调了二氧化碳的危害,“所以”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,即改变能源结构,大力植树造林。最后用“只有……才……”所在的条件句证明对策的可行性。所以重点在对策,对应D项。
通过这道题我们发现,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+对策+具体说明,且具体说明是以条件句的形式表述,此时重点在对策。
所以,对于出现条件句的主旨题,若条件句为对策或者结论,则条件句是重点;若条件句在解释说明对策或者结论,那么条件句不是重点,重点是对策或者结论,希望大家多做题,熟练掌握辨析方法。
-
微信公众号:丽水中公教育
(ID:ls-offcn)
专注丽水公职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
-